世界痛风日|尿酸超标?小心“痛疯”
四月春暖花开,天气回暖,许多人胃口也大开,各种春游聚会海鲜烧烤配啤酒,但这份“舌尖狂欢”背后暗藏危机,一顿高嘌呤大餐可让痛风发作风险飙升3倍!2025年4月20日是第九个“世界痛风日”,让我们一起关注痛风,远离疼痛,共同维护身体健康吧。
痛风不仅是“痛疯” 更是全身健康的威胁
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,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,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、滑囊、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。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在受累的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、热痛、皮温升高,尿酸结晶如果在肾脏沉积还可能引发肾病、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等,严重时会诱发致命的肾衰竭。
高发人群! 这几类人最容易中招
医生提醒,以下几类人群是痛风的高风险人群,需格外注意:
一是“重男轻女”。女性从青春期到绝经期之前,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率相比于男性要低。
二是“嫌贫爱富”。爱喝酒,爱吃肉、动物内脏和海鲜的人易患痛风。
三是中老年人、肥胖和有痛风家族史的人。
此外,近年来痛风也趋于年轻化,不良饮食、肥胖、缺乏运动等因素使痛风不再是“中老年专属”,20-40岁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。痛风虽不危及生命,但发作时超级痛苦,被称为“痛中之王”。
防治痛风: 从“管住嘴”到“迈开腿”
1.饮食控制:限高嘌呤食物:如动物内脏、海鲜(贝类、沙丁鱼等)、浓肉汤等。
2.多饮水:每日饮水量≥2000ml,促进尿酸排泄。
3.戒酒限糖:酒精(尤其啤酒)和果糖饮料会抑制尿酸代谢,需严格限制。
4.科学减重:肥胖是痛风的高危因素,通过合理运动(如游泳、快走)和均衡饮食控制体重,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。 5.定期监测:建议高危人群(如肥胖者、有家族史者)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,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专家呼吁: 精准防控,守护健康
长期管理:痛风患者需将血尿酸稳定在360μmol/L以下,减少复发及并发症风险。 中西医结合:通过中药调理代谢、西药控制炎症,实现个体化治疗。 定期复诊:每3-6个月监测肝肾功能,优化治疗方案。